当前位置:中国文联网 -> 国内

陈顺林: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何以为“进京”作品

发布时间:2024-07-17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572

mmexport4747f79acca773edb3a77e6338e9385f_1721172445547_edit_472310812181055.jpg

      我坚定地相信“正义”总是站着大多数人那边,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得益于“守正”才得以文明传承,我们今天依旧讨论着美的“学术”传承及的衡量标准。再看那全国美展中“入围”仅仅是一个门槛,这个门槛怎么定?由谁定?是学科学术精神,还是地位、人情?同样“进京作品”算是所谓“精品”吧?精品的的定义是什么?是否有标准?艺术从这种技法与主题性创作,应该是有一套完整的学术标准。这套标准严格来说可以是东方唐宋样式叙事类创作,也可以是现实主义的表达逻辑,还可以是现代的创作方式,这些标准都是有规律可寻的。而非是某几个评委的主观判断,同时也就是评委是否给出他们的学术尺度与准则的相关论文阐述,并且公布于众,我更相信大众的判断。

       但今年各地的“进京作品”让作为观众的我们“大失所望”,作为画家来说极具有“侮辱”性,因为这些“进京作品”里面我们难以找到“学术标准”。一个资深画家说:这些作品的作者连当他学生都不配,但是为何可以堂而皇之“进京”。从画面上来说只能看到满满的“人情世故”和肮脏不堪的送展“手段”。当一个专业没有了“学术尺度”,没有了衡量标准,那这个专业也就已经接近“消亡”。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“美”,那这个民族将迎来巨大的文艺灾难。

       今天我们的教育与文化如此认为“美育”那么重要,我们让孩子们认知美、发现美、感受美,然而全国美展这种国家级美术比赛,算是艺术从业者的“美育”成果顶尖呈现,然而我们却赤裸裸地只能看到“丑恶”的东西,与美无关,与“真”违背。王阳明曾经临终时说“此心光明”,然而今天入展的作者与进京作品的作品,你们敢拍着胸脯说“光明”吗?“招呼”这只是光明的阴暗面,就是“人情世故”的极致,也算人情世故的“运营”再现。这种学术弊端,画家黄宾虹曾经说过“再过五十年才会有人看得懂我的画”,这“五十年”其实也就是,再牢固的“人情世故”,利益圈的关系网络都消亡了,人们才能真实的面对作品,讨论作品背后的学术体系及文化内涵。我们今天的讨论也就应该回到“作品”本身,才是正途,才是“民族文化复兴”的前提。

        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输入“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”,中国画入选689件,进京103件,水彩入选399件,进京45件,综合绘画220件,进京24件,设计类入选368件,进京49件,雕塑入选343件,进京40件…等,今天我们再次讨论绘画这堆“进京作品”。

      从“入选作品”到“进京作品”比例上来说,它们都应该是“精挑细选”的佳作,同时一定具有“强大的学术标准”,数据是这样告诉我们的,当然这些数据依旧会这样报告给中国文联的分管领,但因分管领导多数并非美术专业人士,所以拿着数据就可以能“高喊”成果,“我们如此多的高质量,高水平“进京作品”,已经似乎开启了“中国高质量美术发展逻辑”。实则不然,多数人被“数据”欺骗了,因为这些数据的得来方式有极大问题,第一数据筛选的标准是否完备?是否全民监督?是否全民公开?都说是“全国美展”五年一次的大比,比赛流程从第一届全国美展就没有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,这种不规范性带来的是与社会发展不匹配。如果没有严格筛选制度与标准,那就是一群民间行业协会的“暗箱操作”,然而这些操作被一些国内高校列为“标志性成果”,并列为获得者评职称的第一加分条件,然而这种获得成果的艺术家们很容易把我们的美术教育带偏,环环相扣,教学偏离后,我们的同学们就很难有正确导向,以至于高校艺术教育越来越糟糕。何来“美育学术”发展,这不是给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挖坑,设陷阱吗?

       我们尝试着拿体育学科比赛中的奥运会,部分比赛项目来与美术学科全国美展五年大比作对比。

      首先体育的奥运会是一个展示各国体育竞技水平的国际性赛事,‌涵盖了众多体育项目,‌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定的比赛规则。‌以下是一些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规则概述:‌

竞技体操:‌

吊环:‌由摆动和力量静止动作组成,‌要求环静止,‌不能有大的摆动。‌

跳马:‌助跑最长距离为25米,‌要求腾空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,‌参加跳马单项决赛的选手必须完成两套不同的动作。‌

双杠:‌动作由摆动和飞行动作组成,‌要求从并腿站立姿势开始,‌一套动作中最多允许有三个停顿动作或静止动作。‌

单杠:‌整套动作由摆动动作组成,‌允许有两次过杠下垂面的单臂摆动动作。‌

乒乓球:‌

发球时,‌球必须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,‌上升不少于16厘米,‌在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。‌

击球后,‌球必须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,‌触及对方台区。‌失分情况包括未能合法发球、‌未能合法还击等。‌

         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具体的标准与动作要求,然而这些标准动作受到全民监督也是裁判判分的依据,同时也是行业的“学术尺度”。

       美术类的全国美展“进京”的中国画的标准是什么?请问谁出来回答?感觉?感受?视觉冲击?表达主题?并没有一项完完整整的评价尺度系统,以至于从民间到官方都是“蒙圈”状态。这种比赛的可操作性实在太大,太多可以走捷径的方式,太多利益链接。再次呼吁我们的文化艺术学科尽快建立起严格的标准与评价系统,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“百年大计”。

再比如:全国美展进京作品中国画、油画、水彩、雕塑的标准是什么?

写意?工笔?油画写实,涂鸦标准是什么?

        所有的指向都是美术专业“学术”标准,然而西方在20世纪时就试图组建了这个系统,同时得到成功全球扩张与标准植入,这些标准看着似乎在谈论“自由,尊重个性、艺术玄之又玄的东西”,然而这些东西的内在逻辑是“资本主义的价值系统” ,西方用“拍卖行”的金融数据方式实现其价值导向。纵观绝大多数国际拍卖行都是在输出自己手中的“库存”,他们拒绝着亚洲艺术的出现,同时也拒绝推出新人。所以当一个学科标准,被“拍卖行”与资本操作,这个学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“学术精神”与“学术尺度”。

      显而易见这种“资本主义”的学术标准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难以契合。以至于我们受过西方教育的洗礼后,出现今天的林林总总的“审美对立”,也导致意识形态对立。

      如何更好地解决今天与未来的审美对立。

第一、我们要进一步梳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“学术标准”,是迫在眉睫要做的保证国家安全、文化艺术安全的大事,也是这个时代必须要“正本清源”要给未来做好价值铺垫。

第二、建立“守正”的学科标准,就拿中国画来说,比如人物画,我们遵循的是“意向”还是“写实”,如果是意向,那我们老祖宗有一套完美判断标准,如果写生在我们学习的素描系统就有非常严格的评判“标准”,与造型训练法则。

第三、去昧,系统梳理中西方美术史的内核与造型标准,重建“守正”的文化艺术教育标准,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标准。不仅仅是美育学科,所有学科都需要从根源上重新组建。去掉西方文化渗透的余毒,古人叫“刮骨疗伤”虽然痛苦,但是能治学科病态。

第四、尽快建立各个学科“中国式高质量发展”的国家级研究所,筛选成员当去掉头衔、学历、单位级别等一切“假大空”的东西,吹响学科“战役”的方式进行筛选“人才”,从事该学科10年以上者,均可以学术见解与实践判断方式来挑选人才组建“学科精英团队”。解构糟粕,重建“守正“学术系统。如各个学科得到“正名”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发展必定立于不败之地,必定迎来一个强大、自立的民族文化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