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中国文联网 -> 国内

孟光涛现代山水的贵州实践者|陈顺林

发布时间:2024-02-25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902

孟光涛(1917—1987),贵州仁怀人。幼读私塾,先后在成都艺专、南京中央艺术学院读书,受业于黄君壁、傅抱石、徐悲鸿等名师。1949年执教于贵州民族大学,曾任贵州大学艺术系副主任,同年参加人民大会堂贵州厅设计与布置。中国美术馆收藏其《乌江》、《松溪》两幅国画,出版《孟光涛画集》任贵州美协副主席,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教授,贵州国画院副院长。

贵州省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及自然生态的影响,以至于贵州长期闭塞人文生态环境,以至于贵州文化与艺术发展较缓慢,直到明永乐十一年(1413)贵州建省后,贵州绘画艺术才有所记载。明清两代贵州绘画与外界少有联系和交往,到了民国这种“闭塞”才有所改变。贵州喀斯特地域的山水到了民国才受到关注。

贵州美术史研究者顾朴光曾经说:“从清代到民国,虽然有一些画家画过表现贵州地域山水的作品,但受时代条件限制,其笔墨语汇基本上仍属传统一路,对于当代观众不免显得陈旧。新中国的成立为开创贵州现代山水画提供了契机,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孟光涛身上。孟光涛,贵州仁怀人,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,新中国后历任贵州民族学院暨贵州大学艺术系副主任、贵州国画院副院长等职。孟光涛早年作品受其师黄君璧影响较大,五六十年代他多次赴苗岭乌江、布乡侗寨采风写生,较好地把继承传统、借鉴西画和师法自然结合起来,创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“孟家山水”,特点是构图雄壮险奇,笔墨苍润浑厚,气势磅礴奔放,格调豪迈昂扬。孟光涛笔下的山水丝毫没有传统文人山水画萧瑟、空寂的意趣,而激荡着宏伟、壮美的时代旋律,这使他明显区别于古典型山水画家,成为贵州现代山水画的奠基人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《苗岭晨曲》《乌江天险》《山花十里迎春风》等。”

如顾朴光先生所说,当我们追述贵州山水的现代性呈现时,必须追述一位连接贵州美术与中国主流美术,一位民国至新中国过渡期的画家,他就是贵州山水画家孟光涛。2024年初偶然在牙科医生陈绍陟处翻到孟光涛的画册,我在纳闷,为啥编辑画册的人未按创作风格的顺序来排版画册呢?多数画作呈现颠来倒去的排列,为此我与容语商议,能不能给孟光涛先生做一些美术风格逻辑化文字的梳理。容语说这是好事,可以做。于是去看牙的过程中把孟光涛的画册背回家,于是有了以下梳理。

求学时期的孟光涛

1936年19岁考上四川专科学校第四期学员,23岁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,受业于徐悲鸿、黄君璧、傅抱石。其中黄君璧对其影响较深。同时1943年响应劳军募捐运动,携120幅作品于贵阳做展,徐悲鸿为其题“故宫藏有夏圭西湖水庄之幅,孟君之作得其明媚”1943年9月3日《新黔日报》。

26岁携120幅书画,皆有南宋之风貌,说明孟光涛之勤奋。

其画册中印有山水四条屏,山水屏条题有“携筑见路访山家风景留连不厌赊疑有神倦游戏此,故将绿叶染丹砂”。这幅作品延续了清代画家石涛的画风, 古树、红叶、村落、烟云、游人,这时期学古之山水正统风貌,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同一时期的画家张大千早期的作品里就有此古义。

在山水四屏条,题有“一望仓江远接空庐花,浅水下宾鸿专鲈催动乡田,急多谢征帆半日风”。此画颇有南宋之风,水与芦苇荡相互交融,一条小舟离水而行。远处之飞鸟去往天际。也印证了之前悲鸿先生题的“孟君有夏圭之风貌”之说。

现代山水的贵州实践阐述

1945年孟光涛先生回到贵州务川中学担任美术教学工作,创作画稿73幅。画册中有两幅这个时期的作品,“乙酉光涛”之落款。这批作品里能见到孟光涛先生从传统山水到贵州地域山水的转变,同时也是在实践中思考借鉴西画,这种实践与实验来自于勤奋与写生。在写生中开始描述云雾缭绕的“白”,乌云密布的天空,这是西方绘画画里才有的处理方式,同时有非常明显的点与笔法去勾勒山体中的植物,也就是是传统绘画里点苔有了一丝的野逸。这批作品是连接贵州山水与中国传统山水的依据,也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实验与思考。孟光涛先生在务川估计也是反复实验与摸索,他在为这片贵州山水带来革命性的实践。这种实践也延续了多年,不断地思考“西方”视觉与传统笔法如何进行?然后如何融入到古老的山水画面?

1948年,孟光涛时任贵州省省立艺术馆美术部美术干事及主任,在题有“匡时先生雅居,并希正之,于古筑。孟光涛”的这张作品中,明显地摆脱了传统山水的三远构图样式,回归于视觉,如画作中出现:贵州梯田、乌江、蓝色房屋、远处的帆船、贵州杉树、赭石田坎等地域特征,还有类似见于西方绘画 “照相机”构图视觉的山水画。远山明显出现西画工具里的排笔画出的“块面”用笔。在这个时期,使用“块面”作画的水墨画家,也就是齐白石用于画虾,孟光涛用于水墨山水。画面里的这几笔对于“贵州美术史山水篇”来说具有重大意义,是贵州地域内突破中国传统山水笔法的先行者。

1954年创作的《赤水河》,这幅作品算是典型意义上贵州地域山水的呈现,把贵州山野气息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在其画面里我能看得到类似李可染的“逆光山水”技法呈现,同时也能感受到“孟家山水”的烟云穿梭。那种焦墨堆积出的绝壁、杉树、村落,无一不体现出喀斯特地域的景色,这个时期的孟光涛从大量的写生稿子中,逐渐积累了经验,开始了贵州山水现代性的实验与研究。

1957年创作的《坝上桥》,这一眼就能看到花溪湿地公园那座石板桥,现在依旧还在。画里的树,完全脱离了《芥子园》画谱的传统样式,完全回归于视觉观察。枯笔的双线勾勒再以褐色填之,这与黄宾虹的树如出一辙,黄宾虹所画的是苏杭一代的树,具有文人趣味,然而孟光涛的树则是贵州野生野长的树,虽缺文气,却不失真性情。这种绘画呈现,一下子就跳脱出了传统绘画样式,是孟光涛在山水画现代性的探索成果。画面中的人群,远居对岸,画者抛弃传统中国画程式化的样式描绘,而是根据写生观察,采取西画写实的方式记录,使得画面里的人活灵活现。桥上、公园里都是人来人往,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情境。正如安迪沃霍尔“艺术即生活”的观念,这样的现代语境就从孟光涛的画面里得到呈现。

1957年孟光涛写生《 花溪一角》这张作品,完完全全地消除了传统水墨的构图模式,画面里有三位放学回家的孩子,两位在桥头,一位在过桥之后返回来寻找伙伴。在传统中国山水里,人物可能多以游历山川,或观云,渡船等方式。这种在山水里大胆的叙事的创新是极少见的。画面里右边是一棵老松树,左边是一颗法国梧桐,这棵法国梧桐用了大量的西画素描的光与影的关系,我们还能看到法国梧桐根部有非常强烈的暗部。

在同时代画家李可染《霜叶红于二月花》中,也曾出现类似的故事和互动的叙事,但仍能从中看出中国传统山水树的传统画法。但在孟光涛《花溪一角》一画种,已经完全回到视觉。种表现形式在贵州山水是“破天荒”的尝试。

劳动人民成为山水画的主角

1959年孟光涛《黔滇铁路岩角寨》、《建设中的邮电大楼》、《贵钢在扩建》《建设中的贵阳电厂》这批水墨作品都在描述着“劳动现场”,孟光涛从一个山水画家变成类似“摄影记者”的身份转化,用画笔与纸记录了这个时期的大建设。在《黔滇铁路岩角寨》这张作品中,画家明显地把南宋山水“马一角,夏半边”的构图放入其中,同时也使用了传统“斧劈皴”的笔法来构建画面的山石,劳动人民则是按照西画“速写”技法绘制,我们能看到人物的动态与严谨的人物透视关系,还有工地上的这些架子,都用了大量的“近大远小”与铁轨的描绘也使用了成角透视方式绘制。

这种西画的透视方式在《建设中的邮电大楼》运用得淋漓尽致,忙忙碌碌的塔吊车、电线杆、建筑主体等都使用了大量的透视关系。《贵钢在扩建》、《建设中的贵阳电厂》这两张作品感觉上是脱离了“山水”这个主题,但画面里出现了“远山”,这些远山的出现还是在山水这个系统里。可以确切地说是“城市建设山水”的实践,这是一个在中国美术史上,一种新的中国画表达题材。借用了大量西画素描明暗、色彩补色关系的使用,建筑透视、人物动态等一系列西画绘制语言。贵阳电厂建设的画面中我们能看到时代的记录,变压器、汽车、吊车等一系列现代交通工具与建设工具的出现,在贵州山水里是极少能见到的,但孟光涛一一地如实记录,也就成就了他的贵州美术史的地位。

1958年川黔铁路建设记录作品《川黔铁路建设中》这张作品是值得讨论与研究的,其画面整个如实的记录了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山水,有重重叠叠的大山、村寨、梯田、公路、汽车、信号塔、红旗、运输队、油桶、工地帐篷,等一系列日常工具与时代场景,出现在贵州山水画里是极其罕见的方式。同时孟光涛在山水技法里大量运用了宋代绘画里的“斧劈皴”、西画里的块面、色彩等融入画面,在这张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峰比较大,后面的山峰逐渐变小,画家也同样使用了“近大远小”这个西画中的透视技法。

1983-1985年,贵州“雨后烟云”为主题

这个时期的《雨后山泉》,是画家从写生到泼墨的一个契机,这种契机来源于贵州地域独有的气候现象,或者说艺术家直觉扑捉到的贵州山水一个重要特征。

从写生到泼墨写意,画家花了49年时间在贵州这片土地上,从焦墨的泼墨也是反反复复实验了十几年。他的泼墨基本上不离对象、也不离传统。多以描述黔南雷公山一带烟云。这也是为贵州后来进行泼墨实验的艺术家奠定基础与方向。据其家人所述,孟光涛在进行这些绘画实践时,长期居住在六个平方的房间里完成创作,一家人吃住,作画都在这间屋子里完成。我们在追述孟光涛的艺术成就时,也得注意他的生存环境是极其艰苦的,也就因为一代又一代贵州艺术家这样艰苦的追逐,才有了“贵州美术”这块生生不息的“艺术血脉”,滋养着贵州这片“青山绿水”。

孟光涛一生都在描绘贵州地域山水,其晚年所作已不再拘泥于对贵州山水的“形与色”客观描绘,而重在表现物象神与韵和主观感受,笔墨更加恣肆奔放,意境更加宏大深邃,形成了贵州美术史中的“孟家山水”独特面貌,《乌江晓雾》、《夏山滴翠》、《花溪春晓》诸作便是富有说服力的例证。

作者简介:

陈顺林 ,1985年生于贵州黔西新仁,画家、评论家、诗人、教师。

参考文献:

[1]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《黔岭山花别样妍——贵州地域民族题材绘画概述》顾朴光 2014

[2]著名学者点评杨长槐山水画,《贵阳日报》,2008 年6 月2 日。

[3] 闻立鹏,《赵虹油画作品集》序,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2 年版。

[4] 古元,《毕永祥水彩风景画集》题语,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8 年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