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中国文联网 -> 国内

“二石”之绘画实践|陈顺林

发布时间:2024-03-08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671

56480b73b2d2d7758177393ed908f6a9.jpg

图片来自网络

 齐白石(1864年1月1日—1957年9月16日)汉族,祖籍安徽宿州砀山,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(湖南湘潭)。名璜,字萍生,号白石、白石翁、老白,又号寄萍、老萍、借山翁、齐大、木居士、三百石印富翁,中国近现代书画家、书法篆刻家,其主要绘画作品有《墨虾》《牧牛图》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《松柏高立图·篆书四言联》等,著有《借山吟馆诗草》《白石诗草》等诗集,出版有三卷本《齐白石作品选集》《齐白石山水画选》等画册。

1d2f6a39d388f59cc1d9df6aa94c1c99.jpg

图片来自网络

 方晓石 名山,字小石、晓时,1911年生于贵阳。1937年考入国立艺专,学习国画及木刻,从师吕凤子、林风眠、关良等绘画名家。1940年毕业返回贵州,历任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美术教员、省立艺术馆主任、省立图书馆主任。建国后先后在贵州人民出版社、贵州民族学院、贵州大学、贵州画院工作;曾任贵州省人大代表、贵州省政协委员;系贵州画院名誉院长、贵州省美协名誉主席、贵州师大美术系名誉教授、中国美协会员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2012年病逝;有《方小石画集》、《方小石画辑》等出版。

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,西有“二尚”(塞尚、杜尚),东有“二石”(齐白石、方小石),皆为绘画之四大宗师。—林子呓语

“二石”的作品解读

二石,也就是说前有齐白石,后有方小石。这期主要谈“石”,一个是湖南湘潭“石”,一个是贵州贵阳“石”。

出生 

 齐白石,民间木匠与艺术家。 

方小石,学院派科班出身艺术家。

年龄

 齐白石,名满天下,一代宗师,画到虚岁98而终。 

方小石,困于西南山区,艺术造诣,堪称一代宗师。无名、只是靠热爱就画到101岁。 

 白石,善制印,得吴昌硕金石之传承,亦得“单刀王”之美誉。我喻之为“方寸之地的关云长”,横刀直入,从无补刀。 

 方小石,制印堪称一绝,其刀力与构图呈现个人面貌,得吴昌硕的“金石入画”的传承。我喻之为“方寸之地的程咬金,大开大合,斧刀之力一一对应”。 

 白石,善花卉,红花绿叶派,偏记录写实,取民间日常之趣。工与写兼容,大俗大雅,男女老少皆喜。 

 方小石,善画动物,花卉。动物呈现“心中之境”,笔笔由心造与花卉相辅相成。入境之后,专业人士之喜,文人墨客之喜,抽离“俗气”得“黔山雅士”之美誉。

 日常 

齐白石:出身农家,从小过惯了紧衣缩食的光景。因此养成了他爱惜物命、素朴简约的生活理念。据说,老人晚年居京日,连米柜的钥匙都系在自己的腰间,每日煮多少米,都需要精心地权量。又据李可染先生回忆,老人偶尔拿给他们菓匣子中的点心都是发霉且坚硬无比的。

 方小石先生住在贵州省国画院的宿舍楼里,这套78平方米的房子有三室一厅,方先生和儿子、儿媳、孙子住在一起。白天,儿子、儿媳上班,孙子上学,方先生就一个人在家里做自己的事。 

 日课

齐白石“衰年变法”是老人享誉画史的奇迹。这位一生“不使一日闲过”的勤勉画家,其旺盛的生命力着实让人艳羡和嫉妒。

 方小石退休后他过着深居简出的朴素生活,他十分珍惜这样悠闲自在的日子,几乎每天有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工作。 “我喜欢画,所以画到了今天。” 天道酬勤的好习惯 90多岁高寿仍在进行创作的艺术家,可能并不多见,几十年来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,默默地把全部心血倾注到艺术创作当中。 在离世前几年因为生病体弱,不得不养病休息,但精神好些时仍想动笔。 

 人眼中的二石 

齐白石晚年居京日,连米柜的钥匙都系在自己的腰间,每日煮多少米,都需要精心地权量。又据李可染先生回忆,老人偶尔拿给他们菓匣子中的点心都是发霉且坚硬无比的。可见老人对于物命的怜惜似乎近于贪婪了。这也是时人谈及白石老人佚事的重要内容。齐白石仍然故我地践行素朴的生活理想,不铺张、不奢侈。像一位农民耕作一样地终日写画。尽管是收成甚好,但仍不露声色地日作夜息。不像当下的“暴发户”,穿金戴银,唯恐世人不知的“炫耀”作风。

 方小石家人说:他提起笔时,精力虽不如前,但思想依旧聪慧敏捷,哪怕是写一个字、画一枝花也会感到十分的满足。这是他近一个世纪几十年养成的习惯,每天都动动笔,学习些东西,画些前人未画过的画,画些贵州山区特有的东西,画些现代的东西,否则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。 

 展览 

齐白石生前便显赫,名扬四海,曾荣获国际和平金奖和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,甚至连毕加索也声称要追随他的足迹。

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“方小石花鸟画展研讨会”上,一位艺术理论家即言,方先生画的一只鸟、一朵花、一个枝都感觉好像是透过去的那种空灵,这在当代花鸟画当中可说是别具一格。 

 关于师承 

齐白石一生以“徐渭为师”,做诗有“青藤雪个远凡胎,老缶衰年别有才。我欲九原为走狗,三家门下转轮来。”与吴昌硕之交,“庚申岁暮”即1920年年底,这时候的齐白石在陈师曾的建议下,始弃八大冷逸的画风,转而融入鲜艳、奔放的色彩,慢慢向“红花墨叶”的风格转变。此时刚开始“衰年变法”的齐白石,仍是“寂寂无名”的“北漂”,能得“缶翁”(吴昌硕)为之拟定润格,显然是殊为不易的。与陈师曾、徐悲鸿的莫逆,与梅兰芳的契结以及与同乡毛泽东交往的枝节,都无不体现出老人的机敏与睿智。

 方小石说:“滕固是第一任校长时,我入学。吕凤子任校长,我毕业。论师承,出其门下,老话叫门人,门下士。 方小石曾受教于林风眠、吕凤子、潘天寿等绘画大师。曾回忆道:“亲承他们的教益,在治学、创作、立人诸方面影响颇深。说师承,虽然做不到,还是向住。” “转益多师是汝师。学无常师、以真为师,这话很好。我不是拜师求艺,师傅带徒弟。我是图书丰富,画家、学者、教授云集,学生济济的学院学生。说师承谁氏,不免有借光之嫌,知者嗤诋。” 

 成长 

齐白石1919年,湖南湘潭的匪患打破了白石安宁的农村幽居生活,曾经“五出五归”后不想再奔波的他,无奈再一次打起行囊,以55岁的高龄决定北上以谋生路,由此开启了从木匠到巨匠的蜕变之旅。卖画不论交情,君子有耻,请照润格出钱花卉加虫鸟,每一只加10元,藤萝加蜜蜂,每只加20元。减价者亏人利己,余不乐见。绝止减画价,绝止吃饭馆,绝止照像送礼物者不报答,减画价者不必再来,要介绍者莫要酬谢凡我门客,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,请莫再来。

方小石回忆道:“我青少年时期,在新文学运动中读到许多书刊杂志,增长知识。新中国成立,到边少地区生活,认识世界。不仅同龄人,所有人都重新定位。各得其所,恰逢时会。” 印 “先见颜色后见花”,是先生的一方印文 关于人物画 。

齐白石论画语录

◎既要工,又要写,最难把握。

◎作画最难无画家习气,即工匠气也。

◎鸽子大翅不要太尖且直,尾宜稍长。

◎古人作画,不似之似,天趣自然,因曰神品。

◎蛙背上二笔,以淡墨着深墨点,腿上亦然。

◎胸中著有龙蛇,用这画滕,有时雷雨亦变疑飞去。

◎画鸽要画出令人感到和蔼可亲,才有和平气氛。

◎鸳鸯头上之毛似朱砂,少许合墨合黄,欲紫不紫,是墨浸也。

◎客谓余画观音大士,何以美丽而慈祥?余曰:须知大士即吾心也。

◎石下之水只宜横画,不宜回转,回转似云不似水也

◎画粗笔写意画,能表达物象的精神,是极难的工作。

◎作画须有笔力,方能使观者快心。凡苦言中锋使笔,实无才气之流也。

◎粗中带细,细里有写。

◎画麻雀头向左很易,头向右较难。

◎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,太似为媚俗,不似为欺世。

◎蟹是有壳的,蛤蟆是无壳的,若画蛤蟆的身和腿同螃蟹一样,那算什么艺术呢?

 方小石论画语录

造型能力可以锤炼。形象感觉,人不一样,有的差,有的好,有的快,有的准,有的不着边际。没有造型能力、形象感觉,作画太吃力。尤其人物画,不精灵,画死人,无意趣。我若是画人物,是高手,抑或是低手、劣手说不准,没有专画人物是事实。至于那些风流人物速写,是历史,过时了。不过从形象感觉都是活生生的,记忆犹新,千载难逢,极喜欢。” 

 山水 

 方小石:可居,可游,可赏。 

 花鸟画 

 方小石:以少少许胜多多许。 

 书法 

 方小石:学写字是在学文化。信言不美,画如其人。

 方小石与中西方画家对话:

 《巴尔蒂斯》画集,看后极喜欢,以为非常美;

 《莫兰迪》画集,其简略朴实的画风深得先生赞赏,同样留下反复观览;

 《怀斯》画集,怀斯创造了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,看后感叹不已; 

《莫奈》画集,喜欢其用色; 

《塞尚》画集,以为极好; 

《蔡斯》画集,观后不以为然,认为格调不高; 

《元四家画集》,倪云林的山水和吴仲圭的墨竹非常称道,认为高妙。 

 读书 

 《石涛全集》、《金农全集》和《八大山人全集》以及《董其昌画集》。曾借阅有《弘一法师谈艺录》、《陈子庄谈艺录》、《知堂回想录》、《蒋碧薇回忆录》、《历代闲章拾粹》等。

 方小石与黄宾虹 

看宾翁画册:这是黄宾虹的几笔山水,一看就知道是富春江,画得松松快快,自自在在,妙极。

 名家评论

 陈绶祥用四个字概括他的作品:“一个是‘随’,随意;一个是‘闲’,安闲;一个是‘润’,滋润;一个是‘虚’,空灵”。

 翟墨:他的画“感觉很空灵,他的某一只鸟,某一朵花,某一个枝都感觉好像是透过去的那种感觉,很透亮。 

 邓福星:“从写意来说,从文人趣味来说,从高雅格调上来说,格调是很高的。虽然方先生身在贵州,但是比起北京、上海的画家格调要高”。 

 刘龙庭:评论他的艺术特色是:“用笔不很强调连贯的线条,是那种气连得上,但是笔并没有连上,又很注意排笔,很注意那种平面的构成……这就是经过七十多年的训练提炼出来的那种符号”。(这些评论见1995年10月1日北京“方小石花鸟画展研讨会发言摘要”)

 方小石论关于“新” 

 “新”的东西不会一下就成长起来,而是经过几十年以后才形成规模,我们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起来的。” “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时代所用的绘画材料不同,当时人的社会生活、时代背景等也不相同,自然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,所以留下了杰出的作品。如果老是在纸里面重复皮相的画,就没有什么发展,没有时代性。”